河池市中医医院
掌上医院

专家简介

更多

科室介绍

更多
【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】 每月一自检,每年一筛查,别让乳腺癌“
当前位置:主页 > 健康养生 >

【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】 每月一自检,每年一筛查,别让乳腺癌“

发布人:admin点击率:

【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】

每月一自检,每年一筛查,别让乳腺癌“偷袭”你

 

定期筛查

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“头号杀手”。全球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超过240万例,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3%-4%的速度递增,且呈现年轻化趋势。乳腺癌早期常无痛感或症状隐匿,规范的筛查是发现早期病变的核心手段。

基础筛查:从自我检查开始

1.每月自检:月经结束后7-10天,面对镜子观察乳房形态、皮肤变化,用指腹按压检查有无肿块、乳头溢液。注意:自检不能替代医学检查,但能帮助熟悉乳房状态,及时发现异常。

2.临床触诊:20岁以上女性每年一次乳腺专科触诊,医生通过专业手法可发现1.0cm以上的可疑肿块。

影像学筛查:精准捕捉病灶

1.乳腺超声:无辐射、经济便捷,适合致密型乳腺(中国女性80%为致密型),可分辨囊性与实性肿物,推荐20岁以上女性每年一次。

2.乳腺X线摄影(钼靶):对钙化灶敏感,40岁以上女性每1-2年一次。注意:年轻女性乳腺组织致密,钼靶可能漏诊,需结合超声。

3.乳腺MRI:适用于高危人群(如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),灵敏度高达95%,但费用较高。

◆基因检测:锁定高风险人群

约5%-10%的乳腺癌与遗传相关。以下人群建议进行BRCA1/2基因检测:

1. 家族中有≥2例乳腺癌或卵巢癌患者

2. 发病年龄≤45岁

3. 双侧乳腺癌或男性乳腺癌患者

行动起来:筛查时间表请收好!中国指南

年龄阶段

筛查方案

20-39岁

每月自检 + 每年临床触诊 + 超声

 40-69岁

每月自检 + 每年触诊 + 超声 + 每1-2年钼靶

≥70岁

个体化筛查(根据健康状况)

 高危人群

专科医生制定强化方案

特别提醒: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为45-55岁,比欧美提前10年。定期筛查比自检更能早期发现病变,钼靶检出直径<1cm的肿瘤时,5年生存率可达95%以上。

早期预防

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、激素、环境等多因素相关,30%-50%的乳腺癌可通过主动干预预防:

◆规避可控危险因素

1.控制体重:超重(尤其绝经后)增加风险,BMI建议控制在18.5-23.9kg/m2,脂肪组织会生成雌激素促进肿瘤生长。

2.合理运动:每周≥15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。

3.戒烟限酒:每日饮酒>15g酒精风险增加10%;吸烟者风险升高24%。

4.慎用激素:绝经后女性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,口服避孕药需遵医嘱。

5.饮食防癌:增加膳食纤维:全谷物、蔬菜每天摄入≥500g,可结合雌激素并促进排出优选优质蛋白:深海鱼富含脂肪酸(抗炎抑癌)。警惕隐形脂肪:加工肉制品、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是促癌“帮凶”。

6.生育与哺乳:首胎生育≥35岁风险较高;哺乳12个月以上可降低4.3%风险。

◆高危人群的主动管理

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为高危人群:

1. 有乳腺癌家族史,BRCA1/2基因突变者

2. 既往有乳腺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

3. 胸部接受过放射治疗

4. 雌激素暴露:初潮<12岁或绝经>55岁风险增加

建议措施:

1. 筛查频率提高:每6个月超声+每年MRI

2. 药物预防:他莫昔芬(需医生评估)

3. 预防性手术:双侧乳腺切除术(仅适用于极高风险人群)

走出误区:这些传言不可信!

▲误区1:“没有肿块就不用检查”

真相:乳头糜烂、酒窝征、腋窝淋巴结肿大、乳头血性溢液均为报警信号。

▲误区2:“乳腺增生会癌变”

真相:单纯性增生癌变率不足1%,但非典型增生需密切随访。

乳腺癌是可防可治的疾病。记住一个公式:“知识预防+定期筛查+及时治疗=生命保障”。

咨询电话:0778-2560226(颈胸外科护士站)

0778-2560000(乳腺门诊)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

 

来源:健康管理办   颈胸外科

编辑:韦郦珺

审稿:张智英   莫安青

编审:罗建木

返回

友情链接